1931年11月7日,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宣布成立。作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,红四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取得了辉煌战果,成功歼灭敌军88万,涌现出700多位开国将领。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传奇人物,便是其中之一——周纯麟。
周纯麟的传奇人生
周纯麟于1912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镇王奉咀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。上世纪二十年代末,荆襄大地上,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,大革命失败后,黄麻起义爆发,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。在这个动荡的历史背景下,周纯麟积极加入了农民赤卫队,走上了革命的道路,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。
1930年,周纯麟毅然报名加入中国工农红军。当时,我党在湖北、河南和安徽交界的地区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并组成了红四方面军。周纯麟先后在红三十军军部担任排长和通信队长,也曾担任过陈昌浩的警卫员。在一次次的征战中,他担任着一个特殊的任务——到达每一个新的战斗地点后,他的第一件事便是迅速了解当地的形势与最新动态,确保军队行动的精确和快速。
随后,周纯麟积极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多次反“围剿”战斗,特别是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的艰苦战争中,他都活跃在最前线。长征途中,周纯麟不仅亲历了战友们的牺牲与损失,也在无数次的生死考验中得到了锤炼,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。
展开剩余73%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西路军进行了整编,周纯麟被任命为“新兵营”的一大队政委。很快,他被派遣至新疆,化名“周玉龙”,在盛世才领导下的四十八团担任少校骑兵连长。由于盛世才投靠国民党,周纯麟在此过程中遭遇了被捕和严刑拷打。然而,在敌人的酷刑面前,周纯麟毫不屈服,始终坚守党的机密。八个月后,经过组织的紧急营救,他成功脱离险境,于1940年回到延安。
1941年“皖南事变”后,新四军在盐城重建,周纯麟被派往参与新四军骑兵团的组建工作,担任第四师骑兵团团长,并率领该部队成为新四军的一支精锐力量,彭雪枫曾亲自指挥过这支部队的战斗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周纯麟加入华东野战军,参与了孟良崮、淮海、渡江、杭州、舟山等重大战役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又负责华东军区炮兵的建设,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,在1952年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炮兵司令员。随着南京军区的成立,他被调任为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,继续为新中国的军力建设贡献力量。
面对特殊时期的挑战
上世纪七十年代,正值特殊的政治动荡时期。上海警备区形势复杂,许多工作难以开展。为了平息局势,周总理决定派一名同志前往上海主持局面。在周纯麟的上级许世友与周贯五的商讨下,最终决定派周纯麟前往。这一任命让周纯麟有些犹豫——毕竟,他长期在军队工作,对地方事务并不熟悉。然而,周总理的指示使他毫不犹豫地服从,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双重职务,来到上海应对复杂局势。
1970年,周纯麟还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和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。在上海,\"四人帮\"不断拉拢军队干部,试图扩大其势力。面对这样的压力,周纯麟坚持原则,未曾受到“四人帮”的诱惑和蛊惑。此时,党中央果断采取行动,决定铲除“四人帮”的势力。
粉碎“四人帮”的行动
1976年10月初,党中央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粉碎“四人帮”。由于上海是“四人帮”的大本营,为了确保上海局势的稳定,中央决定派周纯麟和马天水前往北京开会。听闻“四人帮”被隔离审查的消息,马天水愣住了,而周纯麟却从沙发上兴奋地跳了起来。他建议中央通知徐景贤和王秀珍到北京开会,并派出工作组稳定上海局势。在周纯麟的提议下,中央迅速采取行动,成功稳定了上海的政治局面。
晚年的周纯麟
1978年秋,由于健康原因,周纯麟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,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。1986年,周纯麟因病去世,享年74岁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英勇奋战,还是在复杂的政治风云中坚定原则,他都以自己的方式,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